物件快搜:
回上一頁 | 【2018-11-13】【606 人瀏覽】

鮭魚返鄉政策 慎防炒房巨鱷重現

為因應國內景氣低迷、投資不振的現象, 行政院積極檢討如何引導海外資金回到台灣投資, 同時與財政部討論以「投資抵減」的稅賦工具提高誘因。賴清德院長指出:「但不應讓資金亂竄, 引發新的社會問題。」不論選前或選後為台灣拚經濟是值得鼓勵的政策, 但賴院長指的社會問題應是流竄資金炒房炒地的惡果, 尤須完整的政策配套, 否則地價經炒高後, 廠商無力承擔高成本進行投資、房價飆漲後百姓無力繳房貸, 對長期的民生消費及經濟發展反而有害無益。 在此期間適逢美中貿易戰方興未艾, 預估在兩年內川普連任大選前應不會放棄打中議題的情況下, 部分在大陸的台商為規避大陸日漲的土地及勞工成本、環保法規與可能的高稅賦而有意返台發展是可預期的。 鮭魚返鄉政策,慎防炒房巨鱷重現 (好房資料中心) 筆者於上月為台灣商業不動產投資師協會(CCIM)所做的2018年第三季商業不動產投資信心指數(ICI)信心最高的指標是「土地開發」,在本次調查中為107.75點,偏向樂觀,較前一季上升7.75點, 顯示貿易戰下雖面臨國際金融市場的風險, 但台灣仍有廠商轉移陣地考量下受惠的契機。 唯值得注意的是, 在2008年底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後, 美國期藉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 QE)政策以刺激經濟, 我國亦以低利率及擴大貨幣供給額跟進, 同時自2009年起大幅調降遺產贈與稅, 自最高之50%降至10%,資金同時自銀行出柙及自海外返台, 雖立意良善, 旨在藉寬鬆及回流的資金提振經濟, 但在沒有配套措施下, 全台的不動產市場在之後五年間約漲了一倍, 不僅吃掉了不動產相關業者未來數年的營運空間, 也壓縮了無殼蝸牛及沒富爸爸的年輕族群的購屋能力。而若購屋者勉力進場, 未來沉重的房貸償額將排擠其消費能力, 在消費佔國內生產毛額(GDP)六成的情況下, 經濟表現也一定受影響, 這一連串的排擠效應是引導資金回台時尤應避免的。 在此同時國際間的金融市場有一類似的現象, 就是在QE政策低利率下, 民間企業滿手現金, 卻不願投資, 歐洲及日本甚至為負利率, 台灣目前的銀行體系估計有十兆元的爛頭寸, 可見在生產三要素中的土地、勞動及資本中, 台灣最不缺的是資金, 而是土地、勞工及企業家的創業精神。 筆者最新完成的科技部研究專題結果即將於英國牛津大學研討會發表, 其中發現, 不動產市場愈熱, 產業(營建業除外)的研發(R&D)支出及長期資本投資愈低, 原因即在於在低利率及稅賦等持有成本下的不動產獲利高過於需面臨高成本的產業投資(包括被炒高的土地價格、缺工及勞動相關問題、與環保議題等), 因而排擠產業的投資, 這對長期的經濟發展不啻有明顯的衝擊, 國內高科技業者大舉炒房產的新聞屢見不鮮即為殷例! 而工業區經囤地者圈地為王, 實際需地生產的業者卻因高土地成本及水電等問題而卻步的訊息亦時有所聞, 這些都是政府在吸引鮭魚返鄉時應注意的配套措施, 切勿重蹈2009年的覆轍, 讓炒房巨鱷回台終非百姓及社會之福!

原文網址: 鮭魚返鄉政策 慎防炒房巨鱷重現 | 好房網News | 關心您住居的房地產新聞 https://news.housefun.com.tw/tsoyulin/article/20505821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