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價信用管制 學者:具效果
俗話說:「萬事起頭難」,很多年輕一輩的民眾也想要買下屬於自己的第一棟房子,無奈沒有足夠的自備款,或感嘆再怎麼存錢、省錢也追不上高漲的房價,於是自暴自棄、半途而癈。
其實「人生有夢,築夢踏實」,一旦你決定要買下自己的房子時,只要及早努力規劃,並記住以下購屋存錢的三大原則,一定可以儘早存到購屋的第一桶金。
原則一 存得早一點
大家都知道房價近年來上漲的速度飛快,上班族單純只靠死薪水存購屋本金,一定存不了多少錢,唯有依靠投資來產生複利,才能讓你的購屋本金在你睡覺時、工作時、吃飯時,為你利上滾利,購屋第一桶金才有可能及早到來。
不過,什麼是複利?全球知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不是相對論,而是複利。」複利就是「利上滾利」,講白一點就是上面所說的「以錢賺錢」。
圖是複利效應圖,以每年投資報酬率15%(圖中的紅線)為例,提前5年存下一塊錢所產生的複利金額將會相差到一倍左右,早一點利滾利的效用就在這裡。
所以如果你決定要買下自己的房子,最好在投資社會工作的第一天就開始準備,才能比別人早一步發揮複利的效應,及早存到購屋的第一桶金。如果等到工作10年後才開始存錢買房子,就要比別人辛苦兩倍,同時房價也可能上漲超過一倍了。
原則二 存得多一點
央行今天召開理監事會決議利率不變,但針對高房價採信用管制措施。學者認為,對豪宅市場應會有相當效果;景氣不佳時,不宜升息抑制房價,因此,採取高價住宅的信用管制。
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長梁國源表示,央行提供資料顯示,目前高價住宅貸款成數最高達97%,一般住宅貸款最高成數到71%,因此,採取高價住宅信用控管。
梁國源指出,採取高房價信用管制,意謂央行認為房價還是蠢蠢欲動,高價住宅透過媒體報導效果,放大報導,造成房價續漲與通膨的預期效果,所以採取選擇性的限制貸款成數。
他指出,景氣不佳時,不宜採取升息抑制房價,因此,採取高價住宅的信用管制。
政治大學地政系特聘教授張金鶚表示,已經有些銀行針對高房價採信用管制,例如台灣銀行,但非全面性,央行此舉是全面性,效果會比個別銀行較有效果,「對豪宅還是有緊縮效果」,但他認為央行不敢藥下得太猛。
張金鶚指出,央行此舉對緊縮豪宅市場的效果應可預期,「應該有相當效果」,因貸款成數仍可達6成,他不敢講效果有多大,但可預期外界對豪宅市場產生風聲鶴唳效果。
張金鶚進一步指出,高價豪宅會帶動其他房價的推升效果,銀行對豪宅採取緊縮作法,也非如業者所說仇富,國內採取信用緊縮手法屬溫和,希望由豪宅信用緊縮,不要再推升其他一般房價。
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劉孟俊表示,目前利率低無法再調降,選擇性針對豪宅信用管制,購買豪宅的族群本來就不多,影響不大。
劉孟俊指出,央行此舉是向外界表達對持續注意高房價的宣示意義,但他認為,對於有錢人來說,可能是本來買2棟,現在變成買1棟,對於實際效果,他持保留意見。
中央銀行下午召開第2季理監事聯席會議,決議維持利率不變,並針對台北市及新北市住宅鑑價或買賣金額高於新台幣8000萬元、其他地區高於5000萬元的豪宅,貸款不得超過6成,且無寬限期,明天(22日)起生效。1010621